四寮溪位於新竹縣關西
沿著四寮溪有一條460公尺的步道
沿著溪流行走在步道上發現這裡的生態實在豐富
河裡的魚兒悠遊自在
蝴蝶 蜻蜓 豆娘不時穿梭在你眼前
林蔭與溪水是夏天消暑的聖地
鮮豔橘色的大甲蟲十分搶眼馬上吸引目光
由牠的口器判斷是象鼻蟲
隨行的同伴叫牠"筍龜"
我懂了~牠專吃筍是筍農痛恨的昆蟲
有了初步認識回家還是要做功課
台灣大象鼻蟲
椰象鼻蟲科,體長15~20mm,口吻尖長,末端黑色,體表光滑橙褐色,前胸背板後緣有一枚黑色葉斑,翅鞘具溝槽呈縱向條紋,各腳關節黑色,雌蟲腹端較尖窄,產卵時會以口吻挖掘筍尖成縱孔,然後將卵產於其內,幼蟲取食筍之基部,成蟲啃咬較嫩的竹莖吸食汁液.本屬一種,為台灣最大的象鼻蟲,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的竹林內,一年發生一世代.成蟲出現於4-12月,在過去農業時代數量很多,稱此蟲為「筍龜」,有人還會烤來吃,可能大量噴灑農藥,現在變成稀有的種類了!
四寮溪的竹林還能出現筍龜
應該是少數未被農藥汙染破壞的地方
第一次到四寮溪不知此地生態豐富
除了筍龜外最吸睛的就是這一隻
青肌琉璃豆娘了
當牠停在石頭 葉子上面時會張開雙翅
藍綠色琉璃金屬色澤非常耀眼誘人
我手鈍得很一直拍不到翅膀張開的樣子
白痣珈蟌雄蟲全身豔綠跟深藍翅膀的外表,為自己贏得一個非常傳神的雅號"青肌琉璃豆娘".過去,牠們一直被誤認為是某個分布在亞洲大陸的相近種,直到2000年才確定是屬於台灣本島的特有種.
白痣珈蟌雄蟲一般體長在6.8公分左右,全身深綠色具金屬光澤,有時會因為光線照射角度的不同而呈現深藍色,除此之外並沒有明顯的斑紋;至於翅膀,則為深藍色,靠近邊緣的顏色較深,接近黑色.白痣珈蟌雌蟲體色較為黯淡,不像雄蟲光彩耀眼;且翅膀尖端前緣的假翅痣被白粉覆蓋,形成一個明顯的斑點,這個特徵是在野外分辨雌雄最快的方法,也是其中文名稱的由來.
(摘自網路)
一葉知秋
前輩總是率先探路無私分享
從來沒看過美人蕉的花如此碩大
此次就當探勘之旅初步認識周邊環境
下回擇日再訪
從珍拉汀灣回來後就沒碰過相機
休息了幾個月
那照慾症又開始蠢蠢欲動
上週五攝影前辈的邀約正中我的心意
明明七點鐘才要出發的卻不到五點鐘就起床
前一晚已經充電檢查器材
不應該如此緊張兮兮的
許是太久沒出門了
哈哈~
接連幾天的好天氣都沒出門
出門前卻給了陰天
光影不佳我們在中午即結束拍攝
下午意外的出現藍天白雲
哎~又跟我做對